水圳恩公祠位於六龜區省道台27甲13K線上,在清咸豐三年,原籍廣東海縣的黃仙人,遷至新威庄居住,發覺新威至二坡一帶,居民均耕旱田,顯示本地缺乏灌溉用水,因此黃仙人在觀察本區之地形後,騎牛至二坡,親自以工具開鑿水圳,欲將荖濃溪水引至此地,在庄民合力協助下,終築成水圳,充沛的溪水從此灌溉新威地區二百餘甲田地,糧食因而增產。 村民為感念黃仙人對此地的貢獻,將水圳命名為「仙人圳」,並建造「水圳恩公祠」予以紀念。 建議停留時間約10分鐘,可進行簡單參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