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要內容區

禮納里賞鷹行

文/李素蓮 圖/陳介鵬、薛國凌

在光輝十月,看著灰面鵟鷹一群一群在台灣上空呼嘯而過,手機裡傳來鳥人們的尖叫聲,在宜蘭的我們,除了羨慕,只能開著車,在近山不停的巡邏。上班前下班後,一天兩次,期盼能有特立獨行的國慶鳥,選擇飛行宜蘭路線,並在林美山、九股山歇腳,讓我們看一眼,一眼就好!

見到了嗎?沒有!我們夫妻多年的賞鳥紀錄裡,一次都沒有。所以今年10月,在高雄鳥會友人告知,茂林風管處要在屏東禮納里舉辦賞鷹活動,我和老公、宜蘭鳥會會長、宜蘭鳥友一行人,不顧尼莎颱風的攪局,星期五下班後搭高鐵南下,我們要加入追國慶鳥的行列。

灰面鵟鷹,又叫灰面鷲,因為拜訪經過台灣的時間又有「國慶鳥、清明鳥」的稱呼,也從飛行路線特色有「南路鷹、山後鷹」的別稱。成鳥身長約50公分,身體呈褐色,頭至後頸呈赤褐色,眼睛上方有條明顯的白眉毛。灰面鵟鷹分佈在西伯利亞、中國東北、朝鮮、日本,平時散落各地,各自有自己的生活領域。到了秋天,各地的灰面鵟鷹會集體往南遷徙,飛到溫暖的南方「菲律賓、南洋群島」渡冬,隔年春天北返,旅程來回超過六千公里,台灣位在東亞島弧的中間,是灰面鵟鷹重要的休息站。

科學家們研究發現,灰面鵟鷹南遷主要有兩條路徑,一是沿著日本琉球群島,由東部宜蘭上空進入台灣,並沿著山脈往南飛,夜棲於屏東縣滿州鄉;一是從中國大陸沿海一路南遷,之後飛越台灣海峽,抵達台灣的恆春半島。不管哪一條,最後的休息地都是墾丁國家公園的滿州,因為滿州是片谷地,樹林茂密,灰面鵟鷹停棲位置多,加上背風坡,可遮風避雨,另外這區域食物多,所以有「社頂看起鷹,滿州看落鷹」的盛況,我們可以說,恆春半島就是「天選的地方」。

  • 於是,我們來到離恆春不遠的禮納里。禮納里,很陌生的名字。「脫鞋子的部落」是民宿名稱還是原民部落?這裡到底是在哪裡?霧台鄉好茶村、瑪家鄉瑪家村、三地門鄉大社村這些地名,反覆出現在會長和屋主的介紹裡,初來乍到,聽得我一頭霧水......

    原來如此,讓我簡單整理一下: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8/6到8/10為南台灣帶來驚人的雨量,一年的降雨在三天內傾盆倒下,災情慘重,淹水、山洪暴發、坍方、橋斷、土石流,造成全台681人死亡,18人失蹤,它就是讓人傷痛的八八風災(水災)。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全村遭土石流淹沒滅村474人被活埋,屏東也千瘡百孔,林邊佳冬最深還淹水兩層樓高。災後政府出地,利用瑪家農場,由世界展望基金會協助建造永久屋,安置好茶村、瑪家村、大社村的居民,並沿用傳統地名「禮納里」,意思是「等待恩典,充滿祝福及希望的地方」。

    好有故事的地方,13年的休養生息,濃濃的原鄉溫度,許多青年們返回家園,各個部落努力保留族人的生活方式。我們住在脫鞋子的部落,屋主是魯凱族人,歐式的尖頂建築,加上寬敞的騎樓,這是魯凱族的傳統房屋格局,也是族人在一開始就參與重建、和設計師討論爭取的。騎樓的地板、圍牆、路旁的椅子......,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傳統的建材「石板」,傳遞天然又樸實的觸感與氛圍。

    一進屋子先脫下鞋子,表示對主人的尊敬,也讓身體呼吸從石板傳來的涼意,身心靈都放鬆;騎樓內寬敞的桌椅,多樣豐富的吧台,點綴著幾樣原民自產的農產品。想像著魯凱族的族人們串門子聊天,磕自己種的花生,隨時泡上養生的紅藜青草茶,隔壁傳來爽朗的笑聲,連我都想成為其中的一員。屋主因為孩子都已經長大離家,所以加入寄宿家庭的行列,提供空房間,讓旅人住宿,只提供餐點不提供一次性用品,希望「旅遊賞鷹」能夠更環保。

清晨五點半,我們在禮納里找一個空曠的地方,等待灰面鷲的出現。人群裡有一位屏東的老師,聽說他已經在這裡好幾年,過境期每天數著鷹群的數量,為灰面鵟鷹的研究盡一分心力,讓人敬佩不已!

我專注的看我的鷹。鷹兒們在月亮還未西沉的清早已經起床,一群一群,飛上天空,簡單盤旋組隊,這是鷹兒片刻的悠閒,在禮納里的藍色上空晃來晃去,好像在伸伸懶腰、活動活動筋骨,做好暖身運動,然後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。或數十、或數百,也有孤軍旅鷹,從禮納里的天空飛過,鷹兒知道後有豪雨大軍壓境,牠們不敢逗留,形色匆匆,只留下「堅定無悔、奔赴戰場」的影像在大家的照片中。

灰面鵟鷹在禮納里的畫面讓我感動,我們在宜蘭為了找隻鷹,經常繞遍了整個山頭、等上一兩個鐘頭,有時鷹兒就是不出現!能在這裡,兩個半小時,看到上千隻的灰面鵟鷹,我感謝大自然的恩賜!彼此各據一方的猛禽,在十月,不約而同的匯集,循著相同的路線,揮軍南下,每一隻都高張著五指羽叉,英姿煥發,更何況是鵟鷹大軍,氣勢磅礡!美麗的背後,灰面鵟鷹走過了那個「山後鷹,十萬死九千」的年代,能平安北返,繼續成家孕育下一代;台灣也走出了「灰面鵟鷹的殺戮戰場」惡名,從60年代每年3萬隻的猛禽標本外銷日本,到民國78年6月野生動物保護法通過、102年1月修正,台灣的猛禽全面受到保護!從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蔡乙榮先生長期的觀察記錄,近幾年通過台灣的灰面鵟鷹數量維持穩定慢慢回升。

台灣真是個寶島,每年過境的猛禽種類繁多,而恆春又是這島上的珍珠,9月有赤腹鷹過境、10月有灰面鵟鷹短暫歇腳,恆春根本就是猛禽的轉運站!連渡冬的澤鵟也多得讓人羨慕,距離親民、一口氣出現三隻、多時還有七八隻......。屏東的一些早期獵鷹人自動自發組成巡狩隊,憑藉自身對灰面鵟鷹習性的認識及捕獵運作的經驗,在每年10月投入查緝盜獵、護鷹的行列;當地的居民也在逐漸調整思考,如何留住這些每年旅行的鷹雄,提供更好的食宿!只要這些鳥類明星多多來訪,甚至願意居留台灣,賞鷹產業鏈會更加發達,各地的鳥人都會為了追鷹奔向南台灣。

回到脫鞋子的部落,主人給我們送上豐富美味的早餐,我們也要離開了......很不捨,但我記得它的美好,這一趟旅程我們也像灰面鵟鷹一樣來去匆匆,但是我們一定會再回來拜訪,用慢走的方式感受禮納里的生命力。祝福禮納里一切安好,我們明年10月,不見不散。

最後更新日期:2023-10-18

網站導覽
展開選單
關閉選單
您附近的旅遊資訊